您现在的位置: 体能训练 >> 基本训练 >> 岭南之舞欢迎盗版

岭南之舞欢迎盗版

发布时间:2016-4-20 13:28:58   点击数:

《岭南之舞》欢迎“盗版”

620)this.style.width=620"vspace=5border=0>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广东卷》被编成大型组舞搬上舞台,开全国先河。  “一部书”变成了“一台舞”―――集全省2000文化人12年之功编辑白癜风如何治疗而成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广东卷》,近日被活色生香地搬上舞台。大型组舞《岭南之舞》的诞生给民族文化的传承、非物资文化遗产保护等带来诸多启示,也是广东文化建设的又一创举。  让死的学术资料活起来  序幕起,舞台上摊开了1本大书―――《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广东卷》,这本迄今以来最权威、最全面的岭南舞蹈总汇正是《岭南之舞》的灵魂。  据组舞的总策划、艺术总监陈中秋介绍,早在1981年,国家发出出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的通知,各省都开始应用录相深入边区发掘民间舞蹈资源。广东省在1984年启动这1工作,到1996年该书正式出版,11年间共有1838名文化干部参加普查,186人参与编写,在异常简陋的条件下,采访了民间艺人3800余人,整理出民间舞蹈450个!经过多番整理、研究,最后入书的岭南舞种有42个。  陈中秋说,书是出版了,但编写者们总有些遗憾,这么专门的学术资料只能在少数人组成的专业圈子里流传,何况舞蹈是舞台的艺术,如何真正让岭南民间的这些宝贝在大众的视野中鲜活起来呢?  在省财政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为这本煌煌著作编导一个“舞台版”的工作终究在2005年铺开。  海外寻回“五羊仙队舞”  据总撰稿兼编导组成员杨子达介绍,这部组舞共展现了13种主要的岭南舞蹈。以时间为序,从出土的马坝陶器、珠海岩画和南越王墓玉雕上的舞人形象推衍而出的南越古人舞蹈,到岭南少数民族中盛行的壮族铜鼓舞、黎族舂米舞、瑶族长鼓舞,再到今天依然流传于岭南汉人聚居地区的客家采茶歌舞、潮汕英歌舞、广府醒狮等等。最难得的是,宋朝广东的“五羊仙队舞”早已失传,但在著名舞蹈史学家王克芬的帮助下,竟然又从韩国找到了宋代时传入高丽的这1岭南舞蹈的资料,复原了一项珍贵的文化遗产。  据介绍,这台组舞以最大限度保存岭南民族民间舞蹈原貌为己任,4位编导反复观摩当年编书时录下的50多个小时的舞蹈片断录相,还下到连南瑶寨、客家山区亲身体验;道具里只要是能从乡野民间搜集到的,舂米的木桶、木棍,女子的头饰、绣件,杯花舞敲击用的杯子……他们都想方设法从原产地找来。  瑶族长鼓舞的老师傅也被请到南方歌舞团,手把手教授那些科班出身的舞蹈演员。为了表演起来更加神似,编导们还创造性地让杯花舞、采茶舞的演员边唱边跳,还原民间手舞足蹈的真实场面。  欢迎录相不怕被“盗版”  杨子达曾戏称,演出时欢迎随意录相,被“盗版”也不怕,让越多的人了患白癜风可以要孩子吗解这些舞蹈就越好。陈中秋说,他们希望留下一部岭南舞蹈的“活教材”,传诸后世,也让现代人多一个方便的途径欣赏到这些分散而濒危的艺术,在原地发掘抢救、扶持传承人以外为非物资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一条新路子。  这台由广东省文联、省舞蹈家协会共同出品,南方歌舞团与佛山南国雄狮龙狮团、普宁南山英歌队共同演出的大型组舞,目前已经过试演,正在抓紧打磨,有望在下月召开的省党代会上作献礼演出。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unqingxh.com/jbxl/80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