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伍14年,荣获1次总部优秀教练员,7次总队优秀任课教员,4次荣立个人三等功,连续8年任总队教学骨干,他就是武警河南省总队训练基地四级警士长吴志同。中原大地,寒意渐浓;比武赛场,硝烟未尽。“进攻!防守!抱摔!要有实战意识!……”一系列口令犹如下山猛虎,闻之令人心头一震。随着声音寻去,在训练基地新兵团训练场上,只见皮肤黝黑、面容严肃的“武教头”吴志同正在严密组织擒敌术实战对抗训练,浑身散发的虎狼之气不由得令人一颤。而在刚刚结束的武警部队“武教头-”教练员(导调员)比武中,他凭借组训方法灵活多样,动作示范干练到位,最终以兵种专业总分第一的好成绩夺得桂冠,成为名副其实的军中“武教头”。“武教头”吴志同并非天生,刚入伍时因自幼习武,总有那么点不服气的心态,动不动就想和班长骨干“比试比试”,一度还被列入了“刺头兵”的行列。随着军龄的不断增长,“刺头兵”逐渐磨平了棱角,也成长为了班长骨干,但真正促使他从班长走向教员这个决定性转变的却是一次组织教学。一次,他在组织总队搏击对抗比赛中发现,目前擒敌考核方式的单一和对抗性考评的不成熟,往往会导致一些单位的擒敌术训练只是为了应对考核,片面地在动作的训练进度和数量上下功夫,忽视了真正的训练目的,“练为考”“练为演”“练为看”的现象比较突出。这引起了他的深思,激发了他一定要解决这一现象的决心。下定决心只需要短暂的几秒钟,而付诸行动却需要日积月累的坚持。在训练基地有一个传统,每次集训结束,集训队员都要给教员打分,而吴志同的“擒敌搏击”课已经连续多年获得高分。“能把不讨好的课讲出受欢迎的效果,吴老师可是有自己的绝活儿!”学员们说,吴教员上课最大的特点就是互动。“照本宣科的授课,是没有生命力的,擒敌术是一门很容易让大家感到枯燥乏味的课程,要想唤起大家的热情,一定要在备课上下足功夫。”为了提高课堂趣味性,多年来,吴志同积累了数万字的手写教案,制作了数百张摘抄卡片,这些反复试讲的讲义和增删修改的手稿不仅让每次授课妙趣横生,更为全总队统一了试训课目的标准,成为全总队擒敌教员辅导授课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课堂吸引学员是首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到真本事,只有每次都拿出最好的状态才能不辜负神圣的讲台,不辜负任务中一招制敌的制胜要求。”在吴志同看来,教员的舞台就是讲台,训练场就是战场。在训练中,他始终把实战意识的培养贯穿在整个训练过程,从基础阶段到巩固阶段,再到应用阶段,“实战”都是他时刻强调、反复提醒的高频词汇。“虽然对抗训练攻击技法一成不变,但在实战过程中,对手的高矮胖瘦和实力高低都在不停地变化,只有每次都以全新的态度去对待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对手,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游刃有余。”尽管拥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但吴志同依然把每一次授课都当作一次全新的课程,教学成果也日益丰硕。入伍14年来,吴志同坚持学用结合,自主研究创新多种训练方法,制作简易就便器材训练,利用新科技信息化辅助训练等。近年来,在强军思想的指引下,他又如饥似渴地学军事、练指挥、研战法、补短板,渐渐地成长为了一名军政兼通、指技合一的复合型士官骨干。在担负新军事体育训练课目中,针对有些科目标准高、优秀难、官兵畏难情绪大的实际,他绞尽脑汁想方法,反复体验练技能,提出“快乐体能”的训练理念和“游戏训练”、“阶梯训练”等组训方法,很好地调整了受训者的心理状态,调动了官兵的训练积极性,使险难擒敌课目的优秀率有了大幅度提升。如今,吴志同依然战斗在教学岗位,默默奉献光和热,展现着一名新时代士官骨干的创新能量。曾经兵中“刺”如今“武教头”擒拿格斗训十年磨一剑强军正当时我辈当勠力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unqingxh.com/jbxl/1657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