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马拉松PB课表愉快的跑步

发布时间:2025/4/23 12:42:49   点击数:
—马拉松赛季来临,你的全马目标赛事是哪一场?为了跑出目标成绩甚至破PB,规划一套适合自己的周期性训练计划并确实执行,是进阶跑者们进步的方式。但如果没有教练指导,拟定训练计划时总像无头苍蝇,即便在网路上认真搜寻现成课表,也不一定适合自己。本文由专业跑步教练陈政翰(Hank)分享规划训练课表的诀窍,3个步骤,让你依照自身状况、体能和目标,量身订做一个全马PB课表,迎战目标赛事!Step1了解自身状况了解自己是训练进步的重要关键!因此在规划课表前,一定要先用不同方式摸底。不看数据:你对体感掌握度够吗?例如轻松跑的体感和速度是多少?5k、10k或半马跑较快与轻松跑分别是什么感觉?另外,掌握自己的疲劳程度也是重要环节。Hank教练建议,平时跑各种课表时,就要观察体感。看数据:数据是帮助跑者了解自我的好工具,首先要掌握的是跑步能力。在RQ系统中,「跑力」(延伸阅读:衡量跑步实力的指标-当前跑力)是结合技术、体能、肌力与经济性等综合指标,也是判断自身状况的最方便的方式。当前跑力与即时跑力变化趋势此外,RQ白金会员功能「体能状况指数」,是提供长期与现况的衡量工具。别忘了也要检视长期训练纪录,包括月跑量、训练频率等,是否每周有维持3-4次的规律习惯,以及训练是否都在每周固定时间,训练是否稳定提升或是一直位于平原期。体能状况指数「体能会随着训练时间拉长而提升,但技术需要刻意练习。」Hank教练强调,如果想继续进步,跑步技术是关键!因为跑步技术会直接影响跑步效率,想跑得更省力、轻松,减少受伤,提升跑步技术是有必要的。相关数据包括各强度配速区间的步频等。各强度配速区间步频一般跑者不需设定自己一定要多少步频,应着重在各强度配速区间步频的差距,配速拉高是用什么方式加速?举例来说,当你跑配速一区、二区步频是上下,跑三区却跳到,代表在两段配速之间的跑步技术有很大的调整空间,因为步频虽然会随速度提升,但不应增加太多,此时建议透过微幅调整拉起高度或强化下肢刚性来改善速度。观察跑步技术数据后,才能发现自己跑步技术上哪方面较弱,并针对弱点调整,因此安排训练课表之前要清楚自己的弱项。配速区间进行间歇课表时,建议以配速区间(延伸阅读:找到自己的配速区间)为强度目标,而心率仅作为参考。RQ依跑者过去的训练状况分为六级配速区间,配速一区是轻松跑强度;二区是马拉松比赛配速,可维持长时间不喘;三区为乳酸阈值强度,此时呼吸开始感到喘,但可维持8-10公里;四区可提升无氧耐力,在5-8公里下尚可控制节奏;五区非常吃力,最多只能维持3-5公里;六区则是冲刺-米的强度。各强度配速区间Step2自我测验开始吃课表前一至两周,Hank教练建议先做自我测验。测验后可回过头看原本的成绩和目前测验成绩是否有差异,从中了解训练先着重速度提升,还是直接往耐力加强。对Hank教练来说,测验数据除了可推估这位跑者的训练目标,同时能明确计算课表内容的相对应配速。测验项目:以目标全马来说,即便是短程m、m、1k,或是3k、5k、半马、全马,每一个测验距离的数据都值得参考,尽量能全部都测。但如果时间有限,至少要测m、1k和3k。测m目的是了解自己是否拥有基本的速度能力,1-3k则可以清楚速度维持的能力?因为只有对自己够了解,才能跑出好成绩。至于5k和10k测验,Hank教练认为在没有经过规律训练情况下,大多跑者不是跑得太保守就是太积极而爆掉,较难贴近真实能力,测验结果也较会失准;有氧能力、耐力,则要靠之后的训练慢慢了解。开始周期化训练前的测验以速度为主,因为速度能决定未来你有多大的空间可以进步。此外,有经验跑者可进行最大心率检测,通过测试,确认最大心率和站姿安静心率,以计算相对应的心率区间。在运用上,就能更了解自己所有配速落在哪些心率区间。各强度心率区间无法进行测验的替代方案:如果进入周期化训练前都无法自我测验,RQ的「当前跑力」可做参考,此数据理论上已依照近期训练和最佳成绩分析出跑步能力,建议可观察当前跑力所对应的配速区间是否符合上述体感?以及所对应到的各距离最佳成绩是否符合自觉感受?如果不符合,再进一步使用近半年内认真跑的最佳成绩进行微调。跑力分析运用方法是,在RQAPP的分析→跑力→「跑力分析」栏位中,比对各个距离(m、3k、5k、10k、半马及全马)最佳成绩的跑力是否与「当前跑力」相吻合。图左为当前跑力对照各距离的最佳成绩图右为各距离的跑力分析Step3拟定4周期课表目的:以全马破PB的课表来说,规划大方向分为四个阶段,以下为各阶段目的。第一阶段:提升1k或m的速度,以五、六区的配速训练为主。第二阶段:提升5k到10k中长距离的速度,以四、五区的配速训练为主。第三阶段:半马训练,以三区和五区配速训练为主。第四阶段:全马训练,以一区和二区配速训练为主。课表范例表格内容为各周期的第一周课表范例训练时间与频率:每阶段4周,每周练跑至少4次,包括两次质量课表、一次轻松跑及一次长距离跑,可依照个人状况微调。各课表之间以跑一休一为主,其中间歇课表后一定要休息或只安排轻松跑,避免连两天间歇。训练配速区间:配速区间透过Step12的检测,有两个方式可拟定。1.自我测验后,在竞赛跑力、当前跑力相对应的配速区间,以及目标成绩之间取得平衡。如果没做过测验,就用近期认真跑的成绩进行跑力分析。2.如果有做过最大心率和安静心率测试,可直接将数据输入RQ,分析出当前跑力所对应的心率区间。力量训练:力量训练每周可做1-2天,每次训练约1小时,另一天的力量训练日建议在周五休息日完成,强度或组数可视情况降低。各周期的力量训练不同,周期一「维持姿势」包括各式动态核心训练,例如死虫式、四足跪姿以及其各种变化式;「下肢刚性」即提升下肢的力量,包括深蹲、弓步蹲、弓步跳、硬举等。周期二、三的「失重弹跳」可增加协调性,例如原地跳、开合跳、交叉跳,运用摆臂和肩膀灵活度带动,让身体较轻松地跳离地面;周期三、四的「转换支撑」目的是让身体稳定,运用原地跑,让两只脚的交换过程更加敏捷。周期四「维持姿势」与周期一目的和动作设计大同小异,只是强度可调整降低。想要深入了解相关话题,私信回复“跑步”,获取更多精彩内容。-END-喜欢这篇文章请转发分享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unqingxh.com/jbxl/1670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