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古都绽放文化奇葩封开县文化建设硕果累

发布时间:2016-4-20 13:29:01   点击数:

岭南古都绽放文化奇葩——封开县文化建设硕果累累亮点纷呈

“五马巡城”舞进上海世博会;新文化中心、新博物馆为城区平增亮色;岭南活动书香车、数字电影放映专用车活跃乡村,广场大众文化活动多姿多彩……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奏响了文化大发展的乐章,让岭南文化发祥地封开奇葩再放。  近年来,在肇庆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封开县委、县政府打响“岭南文化发祥地”这块“金字招牌”,大力推动文化强县建设,摸索出了一条合适封开文化事业发展的新路子,文化事业范围不断扩大、实力不断增强。  广信文化助力走向世界  封开,史称广信,广信建县于汉武帝元鼎六年,取自汉武帝诏书“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之意。封开的广信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因此被称为岭南文化发祥地、岭南最早的首府、广府首府。  近些年,该县充分整合广信文化资源,广泛展开各具特色的群众性品牌文化活动、论坛,让历史文化走进基层、融入生活、惠及百姓。    自2006年以来,封开县前后成功举行多届“广信文化节”,充分展现该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开放包容的民间民俗风情。“五马巡城舞”、“麒麟白马舞”、“春牛舞”等特点民间艺术不断走出封开,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广信文化也成为让世界了解封开,让封开走向世界的一个崭新平台。  公共文化服务花开遍地  入夜时分,封开县城的广场、公园内流光溢彩,来自四面八方的大众或舞蹈,或放声高歌。正在江滨公园舞蹈的彭女士告知,她感觉这两年封开变化很大,文化娱乐活动愈来愈多,闲暇时光变得丰富多彩。  从封开县文化部门了解到,近年来,该县强力推动县、镇、村三级文化设施建设,获得显著成效。随着江滨公园的扩建改造和中心广场的建成,平均每晚在广场舞蹈的人数由之前的100多人次增加到近千人次,群众文化队伍也由原来的几支,发展到现在十几支。同时,文化部门年均组织送戏下乡100多场次,极大地丰富了县城和各镇的文化娱乐生活。  文艺创作也获全面丰收。2006年以来,该县文艺作品获国家级以上奖项15件,获省级以上奖项50余件,获市级以上奖项的150余件,文艺创作事业正向高产出、高水平方向健康发展。封开配备的2台“岭南活动书香车”走村串乡,展开送书下乡活动年均达90多驾次。封开县还购买了多台数字电影放映机,把高清数字电影送到农民家门口。仅2010年就惠及大众80多万人次。  封开还大手笔投入文化硬件。总投资约4000万元封开县文化广播活动中心已投入使用;博物馆新馆预计10月底开门迎客;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同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在县图书馆正式建成,并发展了12个基层服务点,年均服务达40000多人次。另外,自2007年实行“农家书屋”哪家治疗白癜风医院好惠民建设工程以来,封开县已建成农家书屋89家,散布在村委、社区、学校,藏书达128750册,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文化遗产在保护中重放光辉  2010年,源自封开的广东省非物资文化遗产“五马巡城舞”代表广东省参加上海世博会“广东周”展演巡游,广受好评。前不久,还作为优秀节目入选首届广东社区文化节开幕式演出,再次遭到关注。  作为岭南文化发祥地的封开,对文化遗产丝毫不敢怠慢,坚持“保治疗白癜风有什么方法护为主、抢救第一、公道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在保护中加以利用和传承。  该县对非物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进行了全面的普查和整理,建立了较完全的数据库和文字档案,前后申报了两批24项县级保护项目和三项市级,两项省级非遗保护项目,其中《五马巡城舞》、大洲山歌等屡次外出演出交换。大洲山歌《唱只山歌抛过河》曾在广东省第二届民歌大赛中获奖。  丰富的文物资源是封开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该县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1处。多年来,该县通过财政拨款、上级文物部门补助和大众自发集资捐赠等多种途径筹集资金,对泰新桥、大造宫、大梁宫大殿、五通宫、封川古城墙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维修。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unqingxh.com/xlff/81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