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90天的回顾与思考什么才是体能训练

发布时间:2021-4-1 2:35:46   点击数:

周六早上,有时间从工作中缓一缓,停顿一下,做一些思考和回顾。

一大早吃了早饭后开始坐在餐厅里刷Insta,除了看看今天好不容易得到的两个小心心,也想打开互联网的大门看看外面的世界。

在工作上,这几周也发生了不少事情,过去的两三个月也是高潮迭起,犹如坐了两三个月的过山车,刺激极了!

除了完成自己本职工作的内容,克服工作中额外的阻力和困难,还要继续学习各个教科书中所传授的知识,阅读研究文献和学术派的高深理论,还不断与社交媒体上的键盘侠进行的智慧博弈。总体来说,对于过去的三个月,我可以给自己打个75分吧。

回到体能训练的话题上,体能训练到底是什么呀?在过去几个月的现象中,似乎国内外的差距仍然越拉越大。当MichaelBoyle在社交媒体上不断重复他们始终坚持的一个原则——“donoharm”原则(即体能训练中不应该提高或增加运动员的损伤风险),国内却发现好多的运动员和健身人士却往相反的方向前进。

体能训练不就是为了服务职业、竞技体育的工作,往往都是幕后的帮手和支持,但是为什么却要把体能训练作为闪光灯的新宠?体能训练得到重视是一件好事,但是“过度”重视,或者执着的认为体能就是运动员的全部训练,或者认为体能水平提高了,专项成绩也一定能够自然提高就显得特别天真了。

当体能这个词汇开始烂大街的时候,大家都认为自己应该开始练体能了,所有运动员也应该都有特别棒的“体能”的时候,却往往没有搞清楚到底什么是体能。

从个人观点而言,其实体能在中文里并不是特别好的一个词汇,起码不能很好的诠释英文的strengthandconditioning(SC)这个词。在传统的观念里,往往说一个运动员的体能不好的时候,指的都是这个运动员的耐力不足了,体力明显下降了;但是在现今的SC的工作内容和所涉及的范围里,体能教练的工作远远不止于练练运动员的耐力或让他们跑个一万米就能搞定的。

随着Crossfit这一类型的健身方式和其赛事的兴起,外行人士的眼睛也很容易把这样的训练方式误认为体能训练。从现今许多人的认知里,只要是能够让你练得特别疲惫、狼狈无比、训练后恨不得把昨晚的火锅、奶茶全吐出来的才是体能训练。这样的理解其实也是因为传统上大家对体能不太正确的解释,也是因为不了解体能教练的工作和这个行业里所涉及的知识、技能范围。

如果翻巨型轮胎、30米冲刺、硬拉2倍体重、跑一万米等等才是运动表现,才是反映一个人体能好不好的话,那是没什么问题的,毕竟有这样的测试、测才能知道一个人过去一段时间的训练效果。但是如果针对有专项的运动员,特别是职业运动员就会显得特别不公平了。在最高水平的职业运动员身上去这样评价是非常不公平也显得特别不职业的一个表现。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有两名实力旗鼓相当的乒乓球运动员,一名运动员一个月不打球,死磕体能训练,最后把硬拉从80kg提高到kg、一万米跑从60分钟提高到50分钟、另外一名运动员则把75%的时间用在乒乓的专项训练,另外的时间进行体能训练以保持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请问一个月之后,大家认为哪个运动员的专项成绩会有所提高?或者这两个运动员面对面交手,谁的胜算会更大一些呢?

体能训练固然重要,在某些项目,比如橄榄球、田径、足球、篮球等对身体素质要求非常高的项目里,身体所获得的力量、爆发力、抗疲劳能力、可以马上在场上显现出效果。但是对于一些技巧性项目,运动员本身只要拥有正常范围的体能水平,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就能够通过更多的专项技巧的提高和经验的累积去获得比赛的胜利。

短跑运动员需要通过体能训练来争取那0.01秒的提高,可能0.1秒就是领奖台与决赛圈的差距;篮球运动员可以通过提高纵跳来争抢篮板、提高下肢的启动加速和减速来提高协防补位的能力;足球运动员可以通过提高反复折返跑动的能力提高80-90分钟的防守强度和防守反击的速度。但是,翻巨型轮胎再冲刺真的没办法提高一名射箭运动员比赛中的稳定性、在11分钟跑完米也无法证明冰壶运动员能赢得比赛、能做2倍体重的深蹲不能说明我的羽毛球就能打得过林丹。

作为体能教练,了解和分析自己运动员的项目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第一项工作。首先是这个项目有什么需求和特点,这个项目容易造成哪些损失,是否都是急性还是慢性损伤等等。然后就是自己目前手头上的这些运动员,他们目前的身体处于什么水平,过去有哪些伤病、疼痛,现在有哪些损伤等等。有疼痛、有损伤,首先就应该去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但是目前国内许运动队对多运动员的态度就是,有疼痛吗?来贴个膏药、按摩、扎扎针,然后可以的话就继续跟着练。

在这一点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其实国内除了体能教练,仍然缺乏体能与康复之间的一个桥梁,也就是AT这个职业(athletictrainer,主要负责损伤后的康复到运动员%恢复的治疗和训练)。目前在国内,这一阶段的工作可以说是非常模糊的,有些队里是康复师或队医负责,有些则是落到体能教练的身上,而最惨的就是两边都不管或没办法管,就由运动员自行、佛系的在治疗和体能训练之间漂浮。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特别重要的就是在体能训练中,一定不要在训练中对运动员造成更多的伤害和伤病。因此在动作选择、动作顺序安排、组数、次数、间歇、恢复再生才显得如此的重要。举例:如果我希望提高运动员的下肢力量水平,我是在知道运动员都有下腰背的疼痛和伤病的情况下继续选择1-3RM的杠铃硬拉?还是我是否可以通过弓箭步进行训练,甚至延迟我的训练计划,先把运动员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先解决大部人都有的伤病问题,再逐渐的提高我所想要提高的素质和能力。

虽然这样的想法似乎在目前国内是过于理想化了,但是对于个人来说,这样的状态和思维模式应该是主流才对的。一名运动员在整个国内的职业、竞技体育环境下也就只是一名运动员,只要专项成绩不如意,随时都有被替代的可能性,但是这个也就是职业和竞技体育的魅力。试问有哪个行业的工作不也是一样的,在自由市场的竞争下,去年最火热的网站可能进行已经宣布破产了、今天最炙手可热的app有可能没多久就下架了、明天突然爆红的网红小姐姐可能再过一年就无人问津了。

虽然如此,这并不代表我就应该随意对待他们或者我的工作。高水平运动员能成为高水平运动员都是拥有比常人高一等的天赋再加上后期的努力才能成为高水平运动员的。既然选择运动员的权利不在我的手上,那我手上的工作就是把我认为最好、最合适的方式,全方面去帮助我眼前的运动员。提高他们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并最终提高专项水平和取得理想的成绩。

作为一名体能教练,我不是闪光灯的焦点、也不是长焦镜头的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unqingxh.com/llxl/1282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