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体育学院招聘博士后,黎涌明教授课题组有2个名额,有意者从速哦! 一、上海体育学院简介 上海体育学院创建于年,是新中国成立最早的体育高等学校之一,是国内体育高等院校中最早获得硕士学位(年)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年)的单位之一,年由国家体育总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年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和上海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序列。学校现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体育学、心理学、医学技术(康复治疗学方向)、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以及体育、艺术、新闻与传播、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点。 二、黎涌明教授课题组简介 课题组自年以来,围绕人体运动的动作和能量代谢、训练监控和体能训练开展了课题研究,并先后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目前,课题组有博士生、硕士生、访问学者和本科生16人,涉及的运动项目有周期性项目(跑步、自行车、赛艇、速度滑冰、越野滑雪)、持拍类项目(乒乓球、网球、羽毛球)、格斗类项目(空手道、拳击),运用的主要实验设备有便携式气体代谢仪、血乳酸分析仪、表面肌电仪、三维测力台、近红外血氧监测仪。 课题组部分实验现场 课题组秉持上海体育学院“身心一统,兼蓄竞攀”的校训,坚持伦理规范与卓越严谨相辅相成,坚持体育锻炼与科学研究互促互进,坚持个人发展与团队进步共融共享,以“运动/活动+人”为研究对象,挖掘健康和竞技领域“身体训练”的科学价值。 课题组部分体育锻炼现场 三、黎涌明教授课题组博士后招聘要求 1. 符合上海体育学院博士后招聘要求(详见下方"阅读原文"); 2. 具有多学科或自然科学研究背景者优先; 3. 具有海外学习经历者优先; 4.招聘人数为2名。 四、博士后待遇和其他报名信息 详见上海体育学院博士后招聘通知(详见下方"阅读原文") 报名截止日期为。 课题组部分成员合影 附一:课题组主要在研课题 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YFF,冬季体能类运动项目专项国际化训练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08-/06,在研,主持。 2. 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变向类奥运项目竞技能力提升关键技术研究,/01-/12,在研,主持。 附二:课题组近年主要研究成果: 1. Y.Li,M.Niessen,X.Chen,andU.Hartmann.Method-inducedDifferencesofEnergyContributionsinWomen’sKayaking.InternationalJournalofSportsPhysiologyandPerformance.,13(1):9-13. 2. Y.Li,M.Niessen,X.Chen,andU.Hartmann.OverestimateofRelativeAerobicContributionwithMaximalAccumulatedOxygenDeficit—aReview.JournalofSportsMedicineandPhysicalFitness.,55(5):-. 3. Y.Li,X.Wang,X.Chen,andB.Dai.ExploratoryFactorAnalysisoftheFunctionalMovementScreeninEliteAthletes.JournalofSportsSciences.,33(11):-. 4. Y.Li,M.Niessen,X.Chen,andU.Hartmann.MaximalLactateSteadyStateinKayaking.InternationalJournalofSportsMedicine.,35(11):-. 5. 魏佳,李博,杨威,王欣欣,冯连世,黎涌明(通讯作者).血流限制训练的应用效果与作用机制.体育科学.(已录). 6. 乔通,黎涌明(通讯作者).对高强度功能训练商业案例的科学审视—CrossFit体系介绍与研究综述.中国体育科技,(已录). 7. 黎涌明,李博,王欣欣.能量消耗C指标在乒乓球多球练习中的应用.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已录). 8. 魏佳,李博,冯连世,黎涌明(通讯作者).血流限制训练的方法学因素和安全性问题.中国体育科技.,55(3)(待刊). 9. 王欣欣,史芙瑛,李博,黎涌明(通讯作者).-年羽毛球运动生物学特征研究进展.中国体育科技.,55(1):43-51. 10. 黎涌明,王然,刘阳,韩甲,王茹,吴雪萍.年中国健身趋势—针对国内健身行业从业人员的网线调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43(1):86-92. 11. 李博,钟建荣,王欣欣,李啸天,金璐,曹玉超,缪律,黎涌明(通讯作者).网球递增变向击球测试(HTTT)推算公式评价大学业余男子网球运动员最大摄氧量效度的研究.体育科学.,38(12):62-67. 12. 黎涌明,李博,王欣欣.男子赛艇次卧拉练习的能量代谢特征研究.上海体育学院学报.,42(6):-,. 13. 黎涌明,陈小平,冯连世.运动员跨项选材的国际经验和科学探索.体育科学.,38(8):3-13. 14. 黎涌明,韩甲,刘阳,缪律,李啸天,吴雪萍.年中国健身趋势—针对国内健身行业从业人员的网线调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42(1):41-46. 15. 黎涌明,缪律,尹晓峰,王雄,曹晓东.我国体能训练亟待行业建设.中国体育教练员.,25(4):39-40. 16. 黎涌明,曹晓东,陈小平.德国足球训练科学研究现状与启示—基于WebofScience-年期刊文献综述.上海体育学院学报.,41(5):14-23,70. 17. 李博,鲍勤,缪律,黎涌明(通讯作者).网球运动生物学特征综述.中国体育科技.,53(5):69-83. 18. 黎涌明.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论回归.中国体育教练员.,25(2):18-21. 19. 李博,王雪强,黎涌明(通讯作者).网球伤病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体育科学.,37(6):84-90. 20. 黎涌明,陈小平.英国竞技体育复兴的体系特征及对我国奥运战略的启示.体育科学.,37(5):3-10. 21. 黎涌明,资薇,陈小平.赛艇测功仪不同持续时间全力运动的能量供应特征研究.体育科学.,37(3):51-57. 22. 黎涌明,曹晓东,王雄,温泉,尹晓峰.合格体能教练的职业素养.中国体育教练员.,3:15-17. 23. 黎涌明,吴贻刚,任杰,施之皓.乒乓球项目的生物学特征及其未来研究展望.上海体育学院学报.,40(5):80-86+90. 24. 黎涌明,陈小平,乌里?哈特曼.4min跑步和自行车全力运动中运动方式对有氧供能比例的影响.体育科学,,36(9):48-53. 25. 黎涌明,尹晓峰,杨涛等.我国体能事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年(上海)体能新青年学术沙龙评述.体育科研,,36(6):88-92. 26. 黎涌明.动作和能量代谢视角下的静水皮划艇项目特征.体育科学,,35(11):38-44. 27. 黎涌明.高强度间歇训练对不同人群的应用效果.体育科学,,35(8):59-75. 28. 黎涌明.周期性耐力项目的训练量与强度.体育科学,,35(2):67-72. 29. 黎涌明.摄氧量动力学—能量代谢研究的新视角.武汉体育学院学报,,49(3):63-69. 30. 黎涌明,毛承.竞技体育项目的专项供能比例—亟待纠正的错误.体育科学,,34(10):93-封三. 31. 黎涌明,纪晓楠,资薇.人体运动的本质.体育科学,,34(2):11-17. 推荐阅读: 从单一学科成长到多学科融合共进——对体育自然学科跨界整合发展的思考 陈小平:康希尔曼训练思想研究 国外运动训研究热点,国内何人在研究? 一张图秒懂运动训练学的前世今生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之五:对我国奥运战略的启示 运动员跨项选材的国际经验和科学探索之三 中国健身趋势vs.全球健身趋势 美国国家体能协会运动营养指南 上体《体能训练》在线课程上线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unqingxh.com/nlxl/1286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