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髋和髋关节:髋部是躯干与腿相连接的部位,可以使躯干和腿能向前、后及侧面自主运动。髋关节的复杂性与运动中的重要性在身体功能上是一致的。几乎所有的运动或生活中的动作都会有髋关节的运动,分析髋关节的动作模式对于正确的姿态训练非常有意义。髋关节由股骨头与髋臼相对构成,属于杵臼关节。在髋臼的边缘有关节盂缘附着,加深了关节窝的深度。髋关节周围有韧带加强,主要是前面的髂股韧带,可限制大腿过度后伸,对维持直立姿势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由于髋部是一系列机体运动的中心,通常举重物、伸展、跑步均会引起髋部骨与肌肉处于极度紧张状态,造成髋部周围的肌肉及肌腱的损伤。研究髋部的动作模式与原理,更有针对性的对髋部进行训练指导和减少髋部运动损伤; 研究内容是分析髋部的运动模式(屈髋动作、伸髋动作及相关肌群的动作模式) 三、相关知识回顾 髋关节为多轴性关节,能作屈伸、收展、旋转及环转运动。 具有屈伸,收展,内外旋转三个自由度,三者常组合存在,另外髋部的运动均伴有腰部脊柱的运动。 (一)髋关节 骨盆-----骶骨、尾骨、左右髋骨(坐骨,髂骨,耻骨) 关节-----髋关节、腰骶关节、骶髂关节、骶尾关节、耻骨联合 (二)涉及到的肌群 骨盆肌群: 前侧肌群 股直肌:屈髋关节 缝匠肌:屈曲、外展、外旋髋;屈曲、内旋膝 阔筋膜张肌:屈髋、外展、内旋髋 髂腰肌:外旋、屈髋或屈躯干 耻骨肌: 最重要的屈髋肌髂腰肌与股四头的股直肌。 后部肌群 臀大肌 功能:近固定—髋关节伸、外旋 远固定—一侧收缩使骨盆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使骨盆后倾 外侧肌群——臀中肌与臀小肌 臀中肌:外展髋或单腿站立时提供侧向稳定。 臀小肌:外展,内旋,屈曲髋。 髋肌 髋前侧肌群 前群—股四头肌 位置:大腿前面,人体最大的肌肉 起点股直肌—髂前下棘 股中肌—股骨体前面 股内侧肌—股骨粗线内侧唇 股外侧肌—股骨粗线外侧唇 止点:胫骨粗隆 功能:近固定—伸髋、屈膝 远固定—伸髋 髋后侧肌群 髋后群---- 腘绳肌(包括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后伸髋关节 梨状肌,闭孔内/外肌…→外旋髋关节 股二头肌 功能:近固定—伸髋、屈膝 远固定—屈膝 伸髋肌群最重要的股二头肌,其次是臀部(臀大肌) 髋内侧肌群---- 股内侧肌,缝匠肌,大收肌,长收肌,股薄肌… 主要作用是内收髋关节,在不同的体位,不同的内收肌还可以有屈、伸或旋转髋关节的作用… 四、屈髋与伸髋的分析 屈髋动作是向前抬腿或踢腿,腿部向腹部主动靠近的动作俗称; 伸髋动作是向后摆腿,髋部背伸的动作的俗称; 完成屈髋这个动作的“主动肌”主要有股四头和髂腰肌,这两块肌肉的主动收缩,是完成屈髋动作的主要动力来源,肌肉是否强大关系着屈髋的效率。当然股四头肌还有伸膝的功能。 屈髋动作的“拮抗肌”则有臀大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等“伸髋”肌群。正常情况下,伸髋肌群的收缩能有效制约屈髋肌群的作用,防止过度屈髋。 当然,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等腘绳肌,(配合腓肠肌)同时还有屈膝关节的作用。 “屈髋”动作的“稳定肌”主要就是对骨盆及腰椎起到稳定作用的肌群,如:竖脊肌、腹肌(内、外斜肌、直肌、横机)等;以及固定骨盆髂、耻、坐骨的诸多韧带。正是有了稳定肌群的大力支持,才有了主动肌群的有所作为,为了防止主动肌群的用力过度,拮抗肌群则进行了对抗保护。“主动肌”、“稳定肌”、“拮抗肌”在“屈髋”动作中其实是处于一种微妙的协同作用中的:“稳定肌”为“主动肌”提供支点;“拮抗肌肉”制约“主动肌”防止过屈。 五、髋部动作模式及训练(整理于网络:慧跑) (一)针对髋后部肌群(臀大肌)的训练方法 1、仰卧单腿顶髋 2、俯卧单腿伸髋 3、徒手抱胸下蹲 4、原地(向前一步)弓箭步 (二)针对前部(髂腰肌)的训练 1、俯卧位交替提膝(慢速俯卧高抬腿) 2、俯卧位快速交替提膝 3、仰卧屈腿(单双腿) 4、仰卧直腿上举 5、仰卧交替屈腿(仰卧高抬腿) 6、原地高抬腿 7、斜支撑高抬腿(扶墙) (三)针对髋部外侧(臀中肌)的训练 1、侧卧位贝壳式(侧卧外摆腿) 2、侧卧直腿上摆 3、侧成桥直腿上摆 4、半蹲腿外展 (四)针对胯内侧内收肌的训练动作 1、侧卧位大腿内收(贴地腿向上内收) 2、宽位深蹲 (五)跑的专项髋部练习方法 1、俯桥单腿提膝后摆 2、侧桥位摆臂摆腿 3、仰卧位顶髋提膝 4、站姿弓箭步接高抬腿 5、跳箱高抬腿(单腿站立于跳箱上,另一腿完整后摆并接高抬腿) 6、直腿硬拉(由后向前)高抬腿 北京看白癜风的医院白巅疯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unqingxh.com/nlxl/379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