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时体能训练竟因这病差点丢命

发布时间:2021-11-4 16:47:54   点击数:
北京中科医院亲身经历 http://www.bdfyy999.com/guanyuzhongke/zhongkejianjie/

“大夫,快来救救这个病人”,紧接着,一个穿制服的士官被一群战友推进了抢救室,值班医生一看患者:中度昏迷,面部通红,身上已经开始出现花斑,再一问别的士官:他刚完成20分钟米长跑体能测试,外面现在38℃,然后就晕倒了,病人现在41°,医生赶紧让大伙把他衣服全脱掉,并开始降温措施,同时联系重症监护病房准备行床旁血液净化治疗。这个差点要命的疾病竟然是——热射病

中暑是大家熟知的一种热疾病,中暑会致命么?当然。最严重的中暑便为热射病,死亡率高达50%以上。

热射病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在中暑的分级中就是重症中暑。该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同时伴有高湿的天气。该病对患者的身体有很大的危害性,常常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引起死亡。

“热射病”患者通常表现为高热、体温达到40℃以上、皮肤干热无汗、神志障碍、脏器衰竭等。如得不到及时妥善救治,死亡率高达50%-70%。热射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同时伴有高湿的天气。可分为:

劳力性热射病:见于健康年轻人(如参加训练的官兵),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高强度训练或从事重体力劳动一段时间后忽感全身不适,发热、头痛、头晕、反应迟钝,或忽然晕倒、神志不清,伴恶心、呕吐、呼吸急促等,继而体温迅速升高达40°C以上,出现谵妄、嗜睡和昏迷。皮肤干热,面色潮红或苍白,开始大汗、冷汗,继而无汗,心动过速、休克等。

劳力性热射病在热射病基础上伴有严重的横纹肌溶解,故急性肾衰竭、急性肝损害、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出现早,在发病后十几小时甚至几小时即可出现,病情恶化快,病死率极高。

非劳力性热射病:见于年老、体弱和有慢性疾病的患者,一般为逐渐起病。前驱症状不易发现,1~2d后症状加重,出现神志模糊、谵妄、昏迷等,或有大小便失禁,体温高,可达40~42°C,可有心衰、肾衰等表现。

热射病有哪些易感因素?

          

个体因素:发热、感冒、胃肠炎、腹泻、呕吐、脱水、睡眠不足等

          

环境因素:训练场地热负荷过重,强烈的太阳直射

组织因素:与体能不相适应的训练计划,不适当的训练和休息周期,补水不足

          

训练强度:未进行过热习服的官兵在炎热夏季实施5公里越野训练,是发生劳力性热射病的最主要原因

易感因素的叠加,增加了热射病的严重程度,并与预后相关。

发现热射病该如何处理?

早期有效治疗是决定预后的关键。有效治疗的关键点一是迅速降低核心温度,二是血液净化,三是防治DIC。

          

具体救治措施为“九早一禁”,即早降温、早扩容、早血液净化、早镇静、早气管插管、早纠正凝血功能紊乱、早抗感染、早肠内营养、早免疫调理,在凝血功能紊乱期禁止手术。

现场降温

迅速脱离高温高湿环境,转移至通风阴凉处,将患者平卧并去除全身衣物;

用凉水喷洒或用湿毛巾擦拭全身;

扇风,加快蒸发、对流散热;

持续监测体温。

送医院途中降温

打开救护车内空调或开窗;

用凉水擦拭全身;

输液;

持续监测体温。

病房内降温

室温调节在20~24°C;

快速静脉输液;

降温毯;

冰块置于散热较快的区域(双侧颈部、腹股沟和腋下);

用4°C生理盐水~ml进行胃灌洗或(和)直肠灌肠;

血液净化;

联合使用冬眠合剂等;

有条件可用血管内降温仪或将患者浸入冷水浴中(水温为15~20°C)。

在大家同心协力下,这名小伙子很快体温已经降至37℃,意识也转为清醒,后续住院进一步治疗。

温馨提醒:在高温条件下进行体力活动或非体力活动都可能引发这种严重中暑。如得不到及时妥善地救治,死亡率高达40%至50%。因此,在遇到高温天气,一旦出现大汗淋漓、神志恍惚时,要注意及时降温。

参考文献:

全军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热射病规范化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草案),解放军医学杂志,,40(1):1-7

本期小编:医院急诊科

审稿人:医院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导

中国科协中华医学会医学科普传播专家团团长

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分会会长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副会长

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分会医学媒体联盟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会科普分会会长北京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副会长

注: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系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unqingxh.com/rrxl/13677.html

------分隔线----------------------------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