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问,平时跑步时速度并不快,但心率却非常高,不知道该怎样准确判断自己的运动强度。 这也引出一个问题:心脏病患者跑步时,运动强度由心率决定,还是速度决定? 「1」心脏病患者如何控制运动强度 钟先生(化名),52岁,4医院接受介入治疗,术后效果不错,也听从医嘱一直保持戒烟戒酒、控制饮食、适量运动等良好的生活习惯。 然而最近在跑步时,钟先生遇到了难题。跑步速度并不快,接近快走速度,但运动手环显示心率为每分钟,有时高达。钟先生担心过快的心率,会再次引发心血管意外。 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尤其是此前不运动或很少运动的患者,跑步算是一项比较激烈的运动,因此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很重要。而控制运动强度,一般是采用控制心率的办法,简单实用,也便于操作。 关于运动强度,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在《ACSM高级运动生理学》书中,将其细致地划分为极轻、轻度、中等、高、极高、最高六类,同时评价指标又分为相对强度和绝对强度两类,其中相对强度采用五种方法来评估,绝对强度则采用MET(梅脱值)结合年龄段来评估。 图丨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ExerciseisMedicine “Exerciseismedicine”,是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提出的运动健康管理新理念,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运动与医学息息相关,人体可以从运动中大量获益,需要正确制定和实施运动处方。 那么,钟先生如何控制运动心率,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呢? 「2」计算最佳运动心率 常采用的计算最佳运动心率的公式是:(-年龄)×下限60%及上限80%,以钟先生为例: ·最佳运动心率下限=(-52)×0.6= ·最佳运动心率上限=(-52)×0.8= 也就是说,钟先生可以在跑步时将心率控制在每分钟至之间。这个心率区域也被认为是运动效果最好的区间。显然,每分钟心率太高了,每分钟甚至已经接近运动时安全心率的上限(-52)。 对于心脏病患者或中老年人,更直接的运动心率算法是:-年龄。那么,钟先生的运动心率就应该保持在每分钟左右(-52)。恰好接近前述心率区间(~)的均值,因此这个运动心率值更适合钟先生。 那么问题来了:钟先生这样的情况,速度已经慢到接近快走,而心率却高过,怎么办?很简单,再降低速度,甚至改慢跑为快走,或者快走慢跑结合,将心率降低到附近。建议最好降低到至之间。 图丨Pexels 「3」实际跑步时如何操作 1)10分钟热身准备。热身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原地小跑或快走等动作用于热身,另一部分是腿部的拉伸,可以跟着康复运动课程的教学视频做(领誉心脏康复课程)。 2)运动开始后,逐步提升心率到运动心率值范围(~之间),建议刚开始跑步的适应期内(1~2个月)保持在上下,也就是心跳低于时可跑快一些,高于时就降低速度。 3)在坚持运动一段时间后,随着体能和心肺功能的提升,可以慢慢提高需要保持的运动心率值,但仍须处在最佳心率值范围内(~区间)。 运动过程中,如何监测心率? 心率可通过摸一分钟脉搏来测,也可佩戴运动手环、智能手表等智能设备进行监测。 图丨运动中通过智能设备监测心率 「4」除了心率,身体感受也很重要 心脏病患者在进行跑步锻炼时应以合适的心率来控制运动强度,不用管速度如何,适合自己的心率才是运动效果和安全的保证。 还要注意什么? 1)听从身体的感受。我们每天运动时,都会受饮食、情绪、体力、年龄、天气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理论上计算出的最佳心率范围应作为重要的参考,但不能教条而机械的执行。比如前一天没睡好,今天体力不够,或者跑起来感觉心肺负担重,那么就可以放低一点标准。身体严重感觉不佳时,甚至可以直接取消跑步计划。 2)体质弱、年龄较大的心脏病患者,一是要给自己一段时间的适应期,二是运动前最好能进行身体检查,听从医生的建议。 3)保持良好的运动心态,即跑步是为了让自己更健康,而不是为了和别人比速度,安全才是第一位。 领誉心脏康复:科学、个性化的心脏康复运动处方是有效性及安全性的保证,所有心脏病患者在实施运动计划前都需要进行运动风险评估,以确保安全。 —————————————— 天生美,我们无法决定。但我们可以决定,我们如何变美!喜欢的朋友,记得留言评论与我们交流哟~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unqingxh.com/rrxl/1532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