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 为何要强化体能训练中的运动防护意识? GSCA耿建华教授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运动防护(athletictraining/athletictherapy)是运动损伤的预防、急救、处置与康复训练的总称。在国际上有世界运动防护总会(WorldFederationofAthleticTrainingTherapy),在国内设有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医学分会运动防护专科委员会。对于经常参加健身运动的人们来说,扭伤、摔伤、撞伤、拉伤等各种各样的意外伤害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因此,运动中的自我保护不可忽视。所谓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中发生的损伤,它可分为急、慢性损伤,以慢性损伤为多。损伤的组织涉及神经、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皮肤、软骨,还可以伤及内脏器官。做好热身运动和及时消除运动后的疲劳,这是防治运动损伤的两重要环节。热身运动能够最大限度地活动身体各部位的肌肉,缓解大范围、高强度运动对肌肉、骨骼和内脏造成的刺激。及时消除运动疲劳能帮助身体恢复机能。常用消除疲劳的方法有按摩、积极休息、桑拿浴、蒸汽浴、营养补充等。对于从事体育锻炼的数人群来说,做好热身运动比消除疲劳更为重要,因为普通人往往不容易运动过量,但却容易犯技术性错误,不热身就运动的潜在威胁很大,如果盲目锻炼,健身可能就会变成伤身。运动系统损伤可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从组织学分类可分为一软组织损伤:包括肌、肌腱、韧带和滑囊的损伤。 一、运动损伤的原因 运动损伤的致损原因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为人体在运动中骨骼、肌肉与韧带等运动器官克服惯性的能力不足导致损伤。第二类为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外力冲击,使身体失去平衡、在对抗过程中使肌肉和韧带受损。第三类为技术动作违反了解剖学原理,导致关节和其周边的韧带和肌肉受损。 另外,从主客观的角度分析又可分为,主观方面:1.思想麻痹大意是所有运动损伤中最主要的因素。2.体质弱、身体素质差,或机能状态不良。3.技术水平低,运动不熟练,技术动作不规范违反了解剖学原理或做动作时在某个环节上出现错误。5.运动情绪低下,伴有畏难、恐惧、害羞、犹豫以及过分紧张,注意力不能集中。6.运动姿势不规范,易致疲劳性慢性损伤。7运动器官克服惯性的能力和力量不足等等。客观方面:1.运动时缺乏相应的保护与帮助,或保护帮助不及时,方法不正确。2.场地、器材及锻炼设施不合规范。3.运动负荷安排不当,局部负担过重。4在对抗活动和比赛中有对方的动作粗野。5训练.内容组合不科学,方法不合理等等。 二、运动损伤的预防与运动防护 通过对运动损伤致损原因的分析,不难看出通过有效的运动防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和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1.加强运动安全教育,克服麻痹思想,提高预防损伤意识。2.认真做好活动前的热身准备活动。充分的热身准备能使身体各器官系统机能迅速地进入工作状态,以适应剧烈运动的要求,减少或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 2改进技术动作,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技术动作的不规范往往是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由于某些技术动作有很高的技术要求,需要练习者在进行练习时严格地按照解剖学原理来进行运动和训练,也就是要按照关节、韧带、肌肉等运动器官工作时的角度、方向、顺序等环节进行运动。特别是在结合运动器械运动时尤为重要。 3合理中掌握运动负荷是减少运动损伤发生的重要保障,过大的运动负荷是造成软组织和骨慢性损伤的重要原因。 4.加强保护与帮助,佩戴有效的护具。特别要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坚强对练习者的帮助,帮助是教练员和体育教师以及辅导员在练习时对练习者进行必要的动作帮助,保护好人体的重要部位。特别是在做一些力量练习时,对练习者的保护尤为重要。 5提高和加强相关肌肉的力量,可以使运动参与者在运动过程中能够使自身保持较好的身体稳定性、通过肌肉的的工作来缓冲人体在运动中由于急停和急转给自身带来的惯性。特别是在一些对抗运动项目中,当人体受到外力冲击时力量的大小与运动损伤率成反比关系。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运动防护训练就是根据练习者参加某一项运动中时,身体所必须具有的力量和力量耐力。 6.做好医务监督工作,掌握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置方法。作为体能教练员而言,掌握一些必要的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置的方法和常识是非常重要的。通常在体能训练的场所都应该为练习者提供一些图片、说明和医疗急救用品等。 体育运动时为了保障安全、有效促进健康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循序渐进原则体育锻炼中的循序渐进原则,是根据生物机体对刺激的适应规律建立起来的,要求要体育运动过程中,运动动作的难易,技术的繁简,运动量的大小等都应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小到大,不能急于求成。(二)系统性原则(坚持性原则)坚持性原则要求参加体育锻炼者有合理的锻炼制度,常练不息,持之以恒,以达到良好的锻炼目的。1、在体育锻炼中,一个动作掌握到熟练,必须经过多次重复练习,历经“泛化、分化、巩固、自动化”四个生理过程才能实现。2、体育锻炼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并不是短时间内能见效的,例如,锻炼使心肺功能增进,使N系统功能提高,使神经系统适应性加强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无长日久的锻炼而逐渐获得的积累。(三)全面性原则人体是一个整体,各器官系统是相互联系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的发展也都是相互联系的,由于任何一种运动对身体的影响都有所侧重,所以,锻炼必须着眼于整体,只有全面锻炼才能使身体得到协调发展,增进健康,才能更好地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四)区别对待原则体育运动中,必须根据对象的不同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训练水平,区别对待。(五)适宜性原则怎样把握适宜度?针对不同的人群和个人在不同的时期的生理变化,适时的安排不同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是十分重要的。 三、康复训练方法 康复训练最主要的目的是恢复或补偿的运动功能性训练,进而提高康复者肢体和损伤部位的运动功能,争取达到早日回归运动场和工作岗位。康复训练的基本内容主要有增强肌力训练、扩大关节活动范围训练,矫形器制作和使用,以及手术后肢体功能恢复训练等等。 恢复项目都是针对功能损伤后情况提出的。可能会有医疗体操,手法矫正,等速肌力训练,MotoMed主动助力训练,弹力带训练,悬吊训练,理疗仪等等。生理和心理的康复,达到治疗效果。 对于运动员而言,在伤病恢复期间,除进行日常的康复训练外,需要通过健肢的运动使其保持较高的生理机能的水平。以便恢复后期能够在较短时间里投入到日常训练中。 培训教材 实用体能 训练指南 《实用体能训练指南》作为中国体能教练员专用培训教材和大中专院校体能方向本科生、研究生学习教材,是根据运动员、大学生、研究生以及教练员等不同层次人才的学习特点,系统设计了各章节的学习内容。同时本书,区别于其他教材的显著特点是在系统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突出了体能实践能力的培养。本书主编为国内体能训练的权威专家,且长期在不同项目国家队的体能训练实践一线,能更好地把基础理论学习和体能训练实践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在一起,尽可能地避免了理论学习和实践脱节的现象。 订购叶老师 协会近期培训、通知: (点击链接跳转) 近期培训 《实用体能训练指南》正式出版 协会通知 贺首届GSCA中国儿童体能挑战赛(广州站)精彩落幕 关于“广东体能协会吸收单位(个人)会员申请入会及按时缴纳会费的通知 体能协会(各省市)培训基地/培训中心”申报的通知 拓展阅读 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本质 核心力量训练的基本问题——核心区与核心稳定性 Dr.RAVAND(阿布)体能操教学视频 “体能进课堂” 如何让孩子爱上体育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unqingxh.com/lmxl/1376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