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家孩子萌萌是个老实的小女孩,每天都把她打扮得像个小公主一样。 因为是奶奶帮忙带孩子,基本每天都是待在家里安静地看书或者玩玩具,就算带着出去玩,奶奶也不允许萌萌做一些太激烈的运动,比如,不能在草地上乱跑,不能和其他小朋友打闹,也不能做攀爬活动。 萌萌每次看到其他小朋友在户外玩得很高兴就心生羡慕,但是当她跟奶奶说要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去玩游戏时,奶奶摇摇头,对她说:“不能乱跑,万一摔倒碰伤了怎么办?” 由于缺少了户外活动,萌萌看上去弱不禁风,体能上比同龄孩子也差了很多。 在生活中,有不少的父母专注于孩子智力的开发,把孩子送到各种辅导班或者把孩子关在家里读书认字,认为这是一种节省时间,利于开发孩子智力的做法。 而对孩子参与户外活动的要求太少了,甚至认为过多地参加户外运动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智力发展。其实,这是一种偏见。 户外运动对孩子有深远的影响 国际儿童科学家建议孩子每天至少要运动一个小时,通过运动促进孩子的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同时帮助孩子生长发育。 儿童身体的发展与心理健康是息息相关的,户外运动对孩子有着积极深远的影响。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有利于孩子亲近大自然、亲近阳光 比如,与小朋友一起玩球、挖土坑、滑旱冰等活动,既满足了孩子活泼好动、爱探索的天性,又拉近了他们与大自然之间的距离。 2、有利于提高儿童的抵抗能力 研究表明,经常参加户外活动的孩子体格往往更健康,他们身体结实、不怕严寒、很少生病,抵抗力要远远强于那些不参加户外活动的孩子。 3、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在户外活动中,孩子可以抛开各种限制尽情地玩,并且在玩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可以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 孩子可从户外获得充分的氧气和日光照射,不容易缺钙,同时,日光中的紫外线还能提高孩子关节和肌肉的活动能力。 5、能增强孩子的社会意识 户外活动往往需要孩子与其他小伙伴一起开展,哪怕是简单的游戏,也会有不少规则。 比如:几个小朋友在一起玩跷跷板,就有一个先后次序的问题;一起玩沙子可能包含合作与配合的问题。 户外活动是孩子社会化的一个缩影,它为孩子的社交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喜欢运动的孩子,未来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是其他孩子的1.5倍 想让孩子喜欢运动,父母要先爱上运动。 加拿大统计局健康部曾经研究过当地的一千多个亲子家庭,发现父母平均每天20分钟的运动量,孩子就会不知不觉地平均增加5~10分钟的运动量。 一个家庭的孩子,是不是经常活动,与父母正相关。简言之,孩子的运动量父母的运动量有直接相关的关系。 当父母在家里都是看电视的,那么孩子自然也爱看电视。 如果父母每天都在安排时间运动,孩子也会大概率地跟随父母一起运动。 除此之外,父母在日常行为中多谈论运动的好处、买运动工具、甚至观看与运动有关的视频节目。都会给孩子带来耳濡目染的“熏陶”作用。 孩子受氛围的影响,自然增加了与父母运动的机会。孩子参与得越多,便越有可能养成习惯,养成习惯后,孩子越能保持运动的爱好。 用约翰.梅迪纳的话来说,在父母带领下运动的孩子,未来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是其他孩子的1.5倍。 所以,如果想让孩子养成运动的习惯,父母一定也要动起来。 如何让孩子爱上运动呢? 生命在于运动。 80、90年代,我们的童年里没有手机,没有平板,也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