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电话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云南总队新训支队聚焦新消防员训练主业,推行能力建设、机制建设、保障建设三大举措,主动作为,聚力抓训,提质强能,切实提升新消防员整体素质和综合救援能力。 一、狠抓“三种能力” 夯实训练基础 一是抓组织管训能力。新训支队党委严格落实议训管训责任,建立“党委议训、骨干带训、赛考促训、常态督训”训练机制,先后召开24次党委会、训练形势分析会研究训练工作,及时查找训练中的薄弱环节和短板弱项,瞄准“提质强能”议训谋训。紧扣部局教育训练大纲,围绕第一阶段训练目标,制定月训练计划、周训练课表,坚持骨干示范示教、跟班跟训,实施“清单式”训练、“会诊式”帮训,按纲施训保质量。 二是抓骨干带训能力。聘请省田径协会资深教练对带训骨干开展强化培训,对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5类体能组训施训方法进行规范;邀请昆明训练总队队列教员,采取现场教学方式对新《队列条令》进行研习;遴选30名业务骨干、比武尖兵组建6个技能示范教学组,对操作程序、动作要领、难点疑点进行讲解示范,提高施训水平。三是抓理论教学能力。用好《消防员入职技能训练》《消防救援人员体能训练》等配套教材,围绕49个体能技能训练科目,从训练目的、器材装备、操作流程、安全规程等方面开展全员基础理论教学个课时,打牢新消防员训练理论基础。利用中国大学慕课APP引入《灭火战术》国家精品课程,搭建“训练讲武堂”,巧借“外脑”创新开展“线上+线下”理论授课30次,内容涵盖灭火救援基础理论、执勤战备、消防设施、作战训练安全等17类内容,全方位提升了新消防员理论素养。二、创新“三项机制”提升训练质量 一是创新“三类四层”组训机制。按照退役士兵、合同制消防员和社会青年3类人员,区分综合素质突出、体能功底扎实、技能掌握熟练、基础相对薄弱4个层次,量身制定训练课程表,合理分配时间,固强补弱并进,突出训练方法和强度差异性安排,变“一锅炖”为“制定炒”,有效避免“吃不饱”和“受不了”问题出现。 二是创新“三分四定”施训机制。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区分3类人员,定科目、定教员、定场地、定课时开展训练,实行训练全程纪实,名新消防员全部一人一档“建档立卡”动态跟踪训练成绩,建立个人训练数据库,并依此将所有科目由易到难、由慢到快进行逐人逐项考核,确保时间训够、人员训满、内容训全、标准训到、质量训精。三是创新“三赛四练”促训机制。采取“每天人与人比拼、每周班与班比赛、每月队与队竞赛”模式,以比武竞赛促队列、体能、技能、理论训练效能提升,营造“比、学、赶、超”训练氛围。开训以来,支队举办了“砺剑·”体能对抗比武竞赛、“淬炼·”擂台赛,突出对抗检验,激励精武强能,评比表彰48名比武标兵;开展了5次体技能和队列考核,共考核科目50个,参考率、合格率均为%。新消防员在日常训练中不断挑战自我,实现突破,练出了个单杠卷身上的“杠王”,跑出了米10′27″的“跑王”,训练势头一路高歌猛进。三、做实“三个保障”助力训练安全 一是思想保障给力。采取“攻心”战略,每周开展一次谈心活动,制作谈心记录余份,针对训练的内容、强度、接受能力等方面进行深入了解,及时调整完善训练计划。针对疫情期间封闭管理现状,强化人员管控和思想引导,制定新消防员心理减压和调节方案,开展心理疏导人次,避免因训练强度大、科目多、时间长等因素,带来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等问题。 二是训练保障给力。针对人员多、科目多的实际,科学划分场地,合理分配队列、体能、技能、理论课时、内容,科学摆布、交叉施训;以训练需求为牵引,集中调配件(套)器材装备保障各个训练科目顺利开展。结合疫情防控形势需要,制定“室内+室外、分练+合练、体能+技能”相结合的组训模式,确保防疫、训练两不误。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把安全防事故工作贯穿训练始终,建立健全安全组织机构,定期组织召开安全形势分析会,认真分析存在的安全隐患,确定96名安全员全程跟训,不断强化安全防事故教育,严守训练操作规程,组训施训安全高效。三是卫勤保障给力。实行每日食材配送、验菜留样制度,严把食品质量关。精心调剂饮食,科学制定食谱,确保新消防员吃饱、吃好、吃得营养,吃出战斗力。与医院签订协议,开辟就医绿色通道。设立医务室,备齐常用药品,1名专业医生、2名卫生员24小时驻训值守、跟班巡诊,确保伤病“零”发生,参训更积极。制定疫情防控“十项硬性措施”,细化防疫防护、营区消毒、管理教育、宣传引导等“四项制度”,确保了训练全程“零输入、零疫情、零舆情”。▌作者:李恒原标题:《新训支队“三大举措九个抓手”助力训练工作提质强能》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unqingxh.com/nlxl/15552.html |